11月16日上午,由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南京市人社局联合主办的“江苏省暨南京市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公益供需洽谈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作为一年一度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大集”,当天1512家用人单位参会携110830个岗位“招兵买马”,但记者现场观察发现,人山人海、西装套裙等景象不再,进场毕业生仅有不足2万人,岗位比求职者多了四倍以上,不少毕业生“观望”姿态明显。
南京审计大学会计专业的杨舒婷和张雨婷,在全场转了一圈就坐在了一个空摊位处休息。张雨婷告诉记者,两人分别投出了三四份简历,准备坐会儿就打道回府。“我还是个初入社会的新人,不想匆匆给自己定型了。”张雨婷说,班上41个人,一小半人考了研,还有些考公务员、银行,还有教师资格证。“考证当个老师挺好的,但考了证,还得接着考教师编,我打算寒假考虑下再说。”相对前几年,这届毕业生对找工作更多了几分从容。“找不到再说”是他们挂在嘴边的话。南信大滨江学院会计专业的小王说,爸妈也让自己不要着急,不行就先回家,家里帮忙找找银行的实习。金审学院财务管理的司马同学说,虽然自己考了公务员,也还来了招聘会,但其实并不想马上就上班。
江苏富强新材料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郭金龙说,招聘会上不少求职者都是广撒网式投简历,对公司信息并不了解。他与很多招聘负责人的感觉一样,毕业生对于就业并不急切。“有位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跟我开过玩笑,10%-20%的学生可能是家里找工作,30%-40%的学生考研,另外还有20%的学生在观望,真正就业的就少之又少了。”
“企业招聘是越来越早,学生就业是越来越迟。”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胡建平说,“95后”毕业生就业选择更趋自主化、多元化,大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仍然是大城市和发达地区; 到县以下基层和生产服务一线就业的意愿总体偏弱; 非理性选择二次备战“考研”“公考”也不少,致使延迟就业现象越发普遍。有专家建议,求职之路并没有捷径,积累工作经验、工作方法,都是人生必修课。无论是“慢就业”还是“被慢就业”,毕竟大部分人终究要“入场”社会,莫让“慢就业”变成“懒就业”。
Copyright C 202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东潮行通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21987号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大道立信路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