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到个人根源,心理学家发现现代人的性格,举凡与忍耐、承诺、超越、突破、毅力等有关的特质,愈来愈脆弱,也愈来愈会去计算。
刚步入职场或新进员工,很容易因不熟悉游戏规则而生怯,彷佛在迷雾中,没有方向感,或难以忍受公司的要求、主管的责骂,慨叹不知意义何在,甚至愤而离去。至于有多年资历的土班族,对于那些熟悉到像例行公事般,一再重复的作业流程,已无法从中获得自我价值。这就像是盖教堂的一群人,每天不断堆砖头,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为他们少了一张设计图,不知道要怎么盖,盖到何时完工,原本的热情就在搬砖过程一点一滴流失。
职业生涯没设计图的搬砖工作,凸显上班族工作倦怠的重要症结:“缺乏人生方向与大目标”。如果清楚自已的人生往哪里去,知道要将自己打造成什么,即使一路走来颠簸失意,也不会因一时失落,觉得疲累不堪、抱怨连连。
一项研究发现,目前有30%的上班族有疲劳的问题。一家劳动协会连续三年调查讲一步发现,除了工作带来的忙碌与紧张之外,”对工作的未米不确定或无力感“是上班族普遍的心声。专家分析来求助的上班族,若暂撇开企业文化或管理风格等结构问题不谈,她认为有些问题出在个人性格而导致的人际紧张。即使足点小困难,也会因同事之间无法彼此协作,反应到工作态度上变得无力,加速对工作的倦怠。
我们把自己摆错工作位置也会出现问题。
35岁的罗凯欧,毕业后在一家大型运输公司工作,有着稳定地收人和幸福的婚姻生活,他每天走出家门时心情还不错,进了公司却又闷阿不乐。他一直找不出原因,为什么这份安定有保障的工作老是搞砸他的心情,逼得他每天想回家?他鼓起勇气求助心理咨询师,交谈后才恍然明白,原来他属于好交际型人格,天生就爱往人群钻。
偏偏他的工作是朝九晚五,天天守着公文卷宗难怪无法热情拥抱工作。他主动找上司恳谈一番,最后被调到业务部门,现在他每天忙于周旋客户谈订单,业务压力虽大,却乐此不疲。工作倦怠除了与性格倾向有关,也和专业能力是否受肯定有关。
设计是为满足愿望而设立目标。设计就是设计目标或提出目标。目标,简单说就是我们所要干的事情,所要达到的状态,所要成为某种状态的人等。人的目标各种各样,千奇百怪。旧的目标达到了,又会有新的目标。
目标反映了人的自我意识。它是人以观念的形式表达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所要做的人。有了目标,在目标的召唤下,个人就会努力地工作,行为就有了方向,这种方向就产生了吸引力。
目标,人们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工作就会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