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底线思维,做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坚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并重,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精准施策,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是我党“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主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迈步新征程,《意见》就稳就业工作提出了“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创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重点举措,将就业视作重点民生工作,以更宽范围、更大力度、更高效率、更优服务破解就业难题,将失业群众与大中专学生求职作为就业重点,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力促就业、稳定就业,彻底解决人民群众的发展难题,这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将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下,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就更要把促进就业作为重要使命来推进。鼓励就业同样需要鼓励双创工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不断夯实发展根基,以此推动经济社会在更高起点上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想尽一切办法创新创业,千方百计落实稳就业,以此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具体说来,促进创业稳就业。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是就业的重要补充。各地要在纵深推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及时搭建创业创新新平台,强化创业创新资本投入,加大培育壮大创业创新动能,既直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又通过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等新模式,为企业职工下岗分流以及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营造良好宽松的创业创新氛围。
增加岗位稳就业。就业首先需要岗位,而岗位一方面取决于既有岗位的延续,另一方面取决于新岗位的增加。各地要以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不断培育新工种、新岗位,助力撬动千万级就业。尤其是要通过大力拓展“互联网+”、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领域,大力发展养老、托幼、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创造大量新职业、新工种和新岗位,为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0岁以下有意愿的登记失业人员等释放巨大的就业潜力。
兜底保障稳就业。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兜底保障,是就业优先政策的重要职能之一。各地不妨以就业帮扶、就业培训,统筹推进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尤其是针对一些困难群体在就业渠道、培训需求及创业支持等不同层面的需求,投资开发一些公益性岗位,充分挖掘就业潜力,大力拓宽就业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一部“先富起来”的能人志士,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技能培训、岗位信息等服务,对就业援助对象实施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总之,就业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做好稳就业工作,不仅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障,也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家长治久安。只要我国经济稳增长态势还在继续,只要各级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倾心打造多层次就业平台,确保《意见》提出的六个方面重点举措落地生根,就一定能够用“增岗位、促创业、保兜底”这把金钥匙打开“稳就业”这扇大门。
Copyright C 202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东潮行通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21987号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大道立信路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