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新名词“职业吃货”出现在大众视线。猛一看,不少网友还以为连吃货都有职业了,其实不然。
这种“职业吃货”是一种变换了手法的职业索赔人。有一女子就因为“职业吃货”被淘宝网给告了。
女子1个月网购退款624笔
淘宝买家周某是一位不到20岁的湖南妹子。去年,周某用自己的身份信息注册了淘宝账号后开始疯狂下单,一个月时间疯狂下了633笔订。
和大多数网购用户不同,她收货后,不是急着拍买家秀和评价,是申请退款,而且光退款不退货……最近,这位被行业称为“职业吃货”的买家被淘宝起诉,并胜诉了。
除了虚假退货,周某还通过加联系方式要求卖家支付五六百元不等的赔偿金,存在恶意退款并涉嫌敲诈卖家以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法院判决周某赔偿淘宝网经济损失1元及合理支出(律师费)1万元。该案被称为淘宝起诉“职业吃货”第一案。
据热点菌了解,除了淘宝网,国家有关部门近期也对这类行为出手了。
“职业吃货”重者可判刑
事实上,在线上和线下,都有和周某一样的“职业吃货”。他们在网购、外卖等互联网平台疯狂下单,收货后却立即申请“仅退款”而拒不退货,继而以职业投诉等方式威逼商家妥协。
18岁的在校大专学生小恒(化名),2018年8月了解了“吃货”的犯罪手法。接下来的10个月时间,他在某网上商城陆续购买了录音笔、阅读器、拉杆箱等商品,骗取退款后不退货给商家,诈骗金额共计人民币3.7万余元(其中2.7万余元系成年后骗取),大部分商品都被他出售牟利。
案发后,小恒的父母四处筹钱,向该网上商城退赔了全部损失。检察院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提起公诉,2019年9月26日,小恒因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面对庞大的职业“吃货”群体,电商平台也通过民事索赔及刑事控告的方式打击这类行为,维护诚信的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
2019年互联网法律大会发布的行业观察报告指出,“职业索赔”影响到商家、平台、监管部门、司法部门等多方,破坏了市场营商环境,侵占了消费者正当维权的司法执法资源。
是谁喂肥了“职业吃货”?
在以上案件中,不少网友开始疑惑。这些人为何退款“成功率”这么高?
@长草**:光退款不退货?难道淘宝,不是一直是收到货才给退钱的嘛?
@君悦**:这个是不是说明淘宝大部分商家卖的都是假货?如是正品的话,怎么可能不退货就给予退款呢?
@茶茶**:退款不退货是怎么做到的?威胁卖家差评?
据热点菌了解,根据淘宝规则,涉及到假货的退款申请,可以申请仅退款,如果假货理由成立,被告不需要上传假货凭证即可退回货款。
不少人便钻了规则漏洞的空子。可以说是这些不完善的规则喂肥了“职业吃货”。
12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新规,不为生活消费所需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投诉,将于2020年1月1日起不被受理。
这意味着,职业吃货及职业索赔等群体,以向管理部门“投诉”迫使商家退款、赔偿的手段,将失去“威力”。
规则建立之初都是不完善的,但不意味着你可以借助漏洞做违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