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心理康复

蕴含于职业中的价值

来源:百家号 时间:2019-11-16 作者:潮行通招聘网 浏览量:

在工作日里,路上的行人总是步履匆匆,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到了单位后则开始忙忙碌碌,处理各种琐琐碎碎的事情。不管是教师、医生、警察、法官、公务员,还是店员、银行职员、保险公司员工,当人们为了生计,每天沉湎于日常工作的时候,是否有过那么一刻,思考过自己这份职业本身所蕴含的价值?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这种“高大上”的问题有些虚头巴脑。工作的时候,谁敢分心去想这些不着边际的事情?即便是偶有闲暇,生活中需要操心的事情也已经够多了!这不,冷空气来了,得交暖气费了;回去稍晚一点儿,地上车位就停满了,容易剐蹭不说,还经常和邻居起冲突,闹得不愉快……试想想,每天的生活都被这些杂七杂八的事填满了,谁还有精力去想所谓的工作价值这档子事呢?!

确实,“没空去想”是人们甚少关注职业价值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或许是“价值”“意义”之类的问题不容易驾驭。在美国博西格诺等教授编著的《法律之门》一书中,在讨论“法律与价值”的部分,就曾说到该问题的不受欢迎,是因为其“不可驾驭”。在一些相对主义者看来,谈到价值,必定会遭遇这样的回答,“这个吗,要看你的观点如何了”,至于一些持复杂的相对主义观点的院士们,则会含蓄暧昧地说:“所有人的价值都是有情境的,换言之,都有赖于时间和地点。”言下之意,人们能做的,只能是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其所包含的价值与不同的情境有关,不好琢磨,不好界定,那就最好不要去考虑了。

尽管我们在忙于日常工作时,无暇或者无力刻意地去探究职业中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不过,作为有感情、有理性、能思虑的人,我们却不可能仅仅满足于机械地完成任务所带来的成就感,多数时候,人们能很“专业地”处理好手头的事情,而专业之外所关联的自己无力解决的社会问题,却也会给我们带来困惑,这种伦理困境几乎在每种职业中都可能会遇到。

就在《法律之门》一书中,作者曾以一位在美国阿巴拉契亚山区的乡村工作的家庭医生莫琳的“自述”,展示了一个人在出色地完成职业工作之外,却依然摆脱不了困扰其心境的窘况。莫琳作为一名医师,她对病人的一般性诊疗自然不成问题,而她对导致疾病的那些社会因素,却表现出一种无力感。因为在她所服务的区域,造成人们健康损害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低收入”。贫困恶化了健康问题,因为贫困与营养不良,居住拥挤,危险的生活环境以及无力承担保健医疗如影随形。与低收入联系在一起的,则是较低的受教育水平,“受教育少的人一般都没有机会了解保健卫生和预防措施,通常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有资格得到政府的某些福利,这些福利可能提供某些费用。”

作为医生,莫琳可以为患者提出一些常规的建议,比如告诉她的病人“慢跑有益于健康”,然而,“当你生活在一个小的河床地带,附近没有路肩的公路上,到处是运煤的大卡车,装得满满的,又没有遮盖,你怎样开始一种慢跑的养生之道呢?当你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勉强度日,闲暇的时间所剩无几时,无论慢跑多么有益于健康,也是难以做到的,并且慢跑本身即是一个外来的概念,山区的任何人如果不是为了赶着到什么地方或者逃离什么东西而奔跑,那他准是个傻瓜。”对于一些病患来说,他们的疾病与生活的环境有关,是典型的职业病,那么作为明了其原因的医生,将如何自处?是否要变身为一位社会工作者,如果一位医生将自己卷入对患者病原的无限探究中,并力求寻求每个环节的解决之道时,那么他作为医师的职业技能又该如何去精进?

莫琳面临的这种困境,法律从业者也会不时遭遇到。比如一位法官,在审理刑事案件时,他可能发现造成被告犯罪的原因有很多:被告出生在农村,曾是一名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从小缺少父爱母爱,没上几天学就辍学去“混社会”,其间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抵御不了物质的诱惑,把持不住自己,于是就走上了犯罪道路。法官在了解了这些犯罪原因后,是否要去做“家访”,去“帮扶”贫困家庭的失学儿童,去做社会各方面的改善工作,而置自己的审判工作于不顾?

实际上,每个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即便我们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成因有深切的了解,要想去改变它却绝非易事。而且如果我们将自己陷入太深,反而会因精力的分散而把所有的事情搞砸。其实,职业的价值就蕴含于职业本身之中,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促进公平正义,救死扶伤也好,保一方平安也罢,我们无须刻意地去思考,只要把每天的本职工作都做到精湛且专业,其价值自然就会实现。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东潮行通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21987号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大道立信路 EMAIL: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