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不平衡、不确定性,在不愿意挑战的人看来,这三个词处处都充满着恐惧,因为我们害怕改变,不接受超出我们掌控范围的事物,可我们也好奇对新事物的探索。
费斯汀格法则认为生活中大部分发生的负面事情,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也就是说,10%是无法控制的,90%是我们能够掌控的。10%可以作为我们探索外部世界的安全边界,也可以理解我们能忍受的风险边界。
失控表现在职场社会学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文化制度、工作能力、工作情绪、上下级管理;也许今天的课题显得很庞大,尽量在我的笔力范围内触摸它们,回归到现实案例中来阐述它。
1.文化制度
失控之于文化制度,是社会或者组织化的一种结果,文化是在习俗行为上约束人,而制度是明文规定的规范。文化制度就是为了不让处于结构中的人的行为越轨。在同一个组织结构里,里面每个人的行为都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稳定性。
制度这种无形的东西本来就是不存在的,因为有了一定的利益目标和价值取向,才存在。在组织里的人,如果逃离了制度,那就意味着对组织目标的逃离,是不利于组织的发展的。同时,从结构理论上看,组织和个人是属于互动的关系,个人发展和组织的发展是相互相成,制度约束着个人,不让个人逃离制度规范,个人也在塑造着制度,让制度也在个人的控制之内,为个人而打造。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中保持着两者的关系。
制度过于严厉,个人就会表现出压迫、批判、抵制和不合作等行为,制度过于温和,个人的主动配合性就比较稳定,失控的发生也会在小概率范围内出现。在制度出现了朝令夕改,让个体在实现了不适应性时,说明了制度需求的把握不到位,前期的需求验证不够。最终使制度失控。
如果你正好处于这种制度不断变换的公司,你几乎是处于失控的中心了,至于这种失控是好的,还是坏的,只有一个判断,那就是看行业的发展情况,如果行业不是在发展,处于停滞状态,那公司问题大多是在搞内耗。如果公司是在搞内耗,你知道怎么选择了,因为你的青春经不起内耗,需要用在更有生产力的地方。
文化制度是组织成员妥协的结果,你能做的是尊重并合理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并据此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这种制度。
2.工作能力
两个篮球运动员,A篮球运动员在过去的7场比赛中的得分分别是3、29、3、34、2、3、29、4,总得分是104分,每场球的平均分是14.85分,B运动员最近7场球的得分是13、17、14、18、13、13、16,总得分也是104分,每场球的平均分也是14.85分。接下来有一场比赛,需要压住对方,保证分数,教练要安排他们谁上场这个问题时,他犹豫了。
你认为教练会派谁上场,会给整场球带来赢的概率会更大。教练如果选择了A球员,这个球员是属于失控状态的,得分方差大的离谱,要么输要么赢,教练需要在这个概率里面赌一下。而B球员的得分方差却很小,发挥基本稳定,我想教练会更愿意选择发挥稳定的球员上场的,因为B球员的发挥是可以预知的。
在工作能力上,如果你处理了某件事情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那就需要强化他的优势。强化的方式也及其简单粗暴,就是你要通过另一件事来证明自己确实是有能力做好,而不是靠运气,或者其它的时机正好让你赶上了。
同时,工作能力不失控是最能获得自己在职场中加分的形象,不会因为某件事被自己搞砸了,自己的口碑打了折扣;失控的反面是不失控,如果你每件事情,都能够在你的掌控中完成,那将会形成一种口碑复利效应。即你上一件工作任务被你搞定了之后,你在下一件工作任务上,还是出色地表现,那么你在他人的形象中的地位就会得到不断强化提升。同时,失控的概率会下降到非常低。
最为突出的例子是,一个门店的业务有个月份的业绩拍到全市盈利第一,接下来几个月的业绩都是亏损倒数,或者平平不起眼,那说明了门店的经营出现了问题,好的门店都是能稳定的盈利,说明经营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门店的经营能力出现了问题,那需要检查是供应链、人员、还是市场原因出现了短板。
工作能力失控同样表现在能力单一,同样是作为篮球员,如果你只会用右手投篮,左手从来不会使用在投篮上面,即使训练的时候也没有运用,那么在赛场上,遇到需要你左手投篮时,那就面临着困境。
在工作中,一种能力的存在,并不是仅靠一门技能支撑起来的,最后它是一个结构性的技能在支撑着它,这样的互补性和替代性就很强。
在工作场景中,最容易接触的数据,当数据量是Excel装不了的情况下,我一般会选择用access来储存数据,当access都存不了的情况下,我还可以用MYSQL,所以,不管数据量在哪个量级,我都能应付。那么,在一般的工作场景中,我对于数据量的储存工作能力都是稳定的。
所以,要让工作能力不失控;
1)让自己的工作结果方差不断缩小;
2)工作能力是一种口碑复利很强的评价,所以,要维护自己的口碑;
3)多增加自己的技能,这样即使通过一个技能搞不定,还可以通过其它的互补技能来达成工作目标。
3.工作沟通
在工作中,可以顺畅沟通是一种工作能力的表现,罗振宇曾说过在职场中制胜的关键在沟通。沟通谁不会,我也很少见过说不会沟通的同事,只见过不愿意沟通的人。因为跟陌生人接触对某些人来说,还是有些抗拒的心理的。
工作沟通失控,主要体现在运用自己岗位和权力的范围所进行沟通,并表现出来的沟通关系中的情绪及资源的超纲反应。这个是我自己对工作沟通失控的定义,理解起来就有点长。
首先,工作沟通是双方的不断回应并达成共识的过程,如果其中双方都想控制整个沟通局面,那么势必会导致场面失控,也就达不到沟通共识的目的;超纲反应也可能是表现在情绪上、行为上、态度上,因为双方是相互影响相互调整的,所以,当一方处于失控的状态时,另一方也会根据对方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
另,约翰科特的观点认为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之间具有资源和权力的互补性与相互依赖性,所以,几乎在职场中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掌控的资源和自己的影响力,而工作沟通就是协调这种资源和影响力,最终完成各自的工作绩效及目标的过程。如果工作沟通失控,就会导致资源和影响力流通不了。
要做到工作沟通不失控,至少要做到几点;
1)充分尊重不同的岗位,不会因为是职能部门而对其各种拖拉指责,也不会因为是运营部门而对其工作方式随意指点。
2)不会因为工作目标而对别人起了冲突,因为每个人的工作目标不一样,优先级可能会让自己处于不理睬的情况。
3)摆正态度是最为重要的,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共识,在资源和影响力流转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沟通前中后的及时反馈,这样就不会因为突然的沟通变化而让一方措手不及,进而导致失控。
4.上下级管理
在中小企业的老板的上下级管理中,最害怕的估计是下级突然不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了,变得失控了,他有一天出去自立门户了,还带走一批公司的资源;在我接触的老板中,也是这么认为的,如果你的工作对于老板来说,失控了,那么,就会出现了一种不受管理的现象,其实,也是一种上下级管理失控的表现;
其实,上下级管理失控是前面三个失控的集中反映,因为文化制度没有明确、工作能力是不胜任、工作沟通不到位,最后,集中在上下级管理的不了解中,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上下级管理失控;
上下级工作失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理解各自的角色和定位,在文化制度中,已经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准则,每个角色的行为方式都有相关的规定,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反思,自己适不适合担任这个岗位的角色,是不是做到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任务中?
2)理解各自的工作目标,一个公司的目标是由公司的各部门的目标组成的,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就制定出来,如果上级的目标和下级的目标是不一致的,那么就会出现了工作优先级的问题。上级对于上本月的工作安排是要达成1000万的业绩,需要做哪些铺排工作,而你却是做着另一种计划,这是跟上级的目标相违背的,所以,在工作目标上,你对于上级来说是失控的,因为你不把他的目标放在优先级去做。同时,对目标的信任也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完成的。
3)个人价值观的差异,每个人都会存在着自己独有的价值观,这是由每个人的成长和认知环境造成的,所以,要尊重彼此的价值观,而不是要反对这种差异,同时,这也是上下级不断磨合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机会。
4)摆明工作原则,虽然价值观存在着差异,但是思考是每个人都会存在的,也正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思考,才让工作做得更好,如果因为价值观的差异,要迎合上级或者下级的决定,那就会失去了另一种观点的机会。同时,如果一味地退让,也不会让上下级的管理更加融洽。
那么从以上,我们可知,防止上下级工作失控,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1)理解各自的工作角色和能力;2)理解各自的工作目标和意愿,建立信任;3)尊重彼此的价值观差异,并充分沟通。4)工作原则透明清晰,择优执行。
失控和控制是一体两面,失控会延伸出失控感这种心态,往往会表现得焦虑,进而产生了控制,而控制也会表现出控制感这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当下,不确定性总是如影随形,能做的是运用开放的系统不断进化,从而进入安全的失控。
Copyright C 202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东潮行通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21987号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大道立信路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