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时事热点

就业增收托起群众幸福生活

来源:人民看点新媒体 时间:2019-10-15 作者:潮行通招聘网 浏览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近年来,昭化区立足区域实际,坚持把就业增收作为群众脱贫奔康的头等大事,始终聚焦能力提升,着力智志双扶双提,大力开展就业扶贫专项行动,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能力。

如今,培育全国就业扶贫基地2个、省级就业扶贫示范村1个,促进贫困群众转移就业8489人,年均实现劳务收入2.1亿元,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创新资源模式着力培训提能

记者了解到,昭化区坚持“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理念,围绕提升贫困劳动者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创新“353”培训资源整合模式,整合行业部门涉农资金946万元,大力实施就业扶贫职业培训工程。

培训机构是否有专职会计?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存在审计问题?

昭化区严格机构准入,将以上因素纳入培训机构认定细则,组织财政、审计、人社等部门对职业培训机构资质、培训绩效等全方面评估论证,认定7家培训机构承担就业培训任务。

着力智志双扶,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应急救护、扶贫政策、感恩教育等扶贫内容纳入培训大纲,贯穿培训始终,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实现了参训对象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有效激发群众自主就业创业脱贫奔康内生动力。

同时,聚焦就业创业,深入调查贫困群众培训需求,结合农业产业发展、职业技能提升、返乡下乡创业等实际,开展订单、定岗、定向、扶贫专班培训,举办育婴员、驾驶员、电工焊工、建筑木工、乡村旅游等特色培训班,培训贫困劳动者1.2万余人次,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59人。深化就业路径精准就业增收

围绕提高贫困劳动者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昭化区不断深化就业吸纳、转移输出、对口帮扶、公岗兜底四条就业路径,帮助1.1万余名贫困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

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建立“乡镇+劳务中介机构+企业”联动就业模式,实施企业包片就业承包制度,大力发展专合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等实体组织。

创新“三包三择”转移就业模式,采取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大规模组织开展走村送岗活动,把招聘岗位、面试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打通了“家门口转移就业”快速通道。

健全协作机制,推进劳务、人才、产业深度协作,建立劳务协作工作站1个、校企人才合作基地3个,认定劳务协作示范企业18家,开展淮扬菜等特色培训37人,有序组织贫困户赴浙就业142人。建成卫子、张家、王家3个就业扶贫车间,实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着力帮扶解困,整合东西部劳务协作资金和就业扶贫资金598.32万元,按照“四个原则”开发岗位,安排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上岗。目前,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108个,发放岗位资金420.39万元。

三大创业行动带动创业致富

昭化区深入推进返乡下乡创业扶贫工程,着力能人示范引领,构建能人吸纳贫困户参与创业,联合贫困户合作创业、帮助贫困户自主创业三大创业行动,共回引56名能人到村创业,帮助297名贫困户实现创业增收。

回引能人创业带贫。持续深化“一个贫困村、回引一名能人、落地一个项目”的整村脱贫推进机制,通过驻外商会和农民工工作站等平台,大力宣讲创业扶持政策,积极回引能人返乡下乡创业,建立返乡创业项目库。截至目前,共入库创业项目21

个,培育了溪月种植养殖专合社、宇惠农业等一批优秀创业项目,有效助推了贫困村整村脱贫。

培育主体联贫带贫。坚持把资金引到贫困村、把人才聚到贫困村、把项目落到贫困村,兑现吸纳贫困户就业补贴、就业扶贫基地补贴等奖补政策246万元,形成“代种代养、反租倒包、三金”等联结群众增收模式,促进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创业1000余人。

自主创业自强脱贫。以项目为支撑,技术作保障,深入开展贫困户创业指导、创业培训、项目论证一条龙服务,组建7支特色产业专家队伍,兑现贫困户创业奖补297万元,培育贫困户创业实体297个,实现创业盈利达3000余万元。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东潮行通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21987号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大道立信路 EMAIL: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