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业指导

宁为自由职业受累,也不愿在职场中养生:我们为何偏爱自由职业?

来源:百家号 时间:2019-10-14 作者:潮行通招聘网 浏览量:

1.jpeg

自由职业10小时or打卡上班8小时

自由职业将近半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自由职业既不自由,也不轻松。

我的日常工作包括且不限于:写文章、做视频、写课程、看书、学习新技能……

而这些工作听起来并不复杂,但做起来,琐碎且枯燥。就拿写文章来说吧,从确定选题到文字出炉,就要经过好几个小时的构思、搜索和打磨,更不要说做视频和写课程了。

可以说,我从事的自由职业,并不轻松,而且还颇有危机感,稍有不慎便会被优秀同行碾压。朋友每每羡慕我时,我都会告诉她们:自从我辞职后,就没真正休息过一天。这个悖论是怎么来的?——

一来,生活、工作无法切割,睡觉前要翻看社群信息,坐地铁要记录素材,甚至看个电影都要画重点、记细节,以便获得一篇不错的影评。

二来,工作时间被严重拉长,几乎除了睡觉、吃饭、做家务以外的所有时间都用来工作了。以前期待的“躺床上刷剧吃零食”,更是连试都没试过。

2.jpeg

但,即便是这样,我还是要说:

自由职业工作10个小时的幸福感,远远大于给公司打工8小时的幸福感。

而且,即便后者的8个小时,包含大量的水分,前者的10个小时要集中精力、绞尽脑汁。

并且,我身边的那些自由职业者,也都几乎和我持相同的观点。

是因为个人发展和收益吗?

——不是,最起码这不是主要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是——自由职业满足了人们的[自我决定]的需求。

3.jpeg

[自我决定]与工作的关系

[自我决定]理论是一个心理学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指的是:

个体对自己的行动做出的自由选择。

通俗点讲就是——“我想做”和“不得不做”的理论。

举个例子:

同样是阅读,读你自己喜欢的,就是“我想做”,而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作业就是“不得不做”。

在这一基础上,心理学家又提出:

1.人人都有一种天性:愿意凭自己的意志力来活动。

2.自我决定的心理标志在于灵活地控制自己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个理论的意思是说:我们都愿意做那些“我想做”的工作,而不是我“不得不做”的工作。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很容易得出:坐班式工作要遵守各种制度,而且很多工作内容不是我们真心想做,也不容我们决策和选择,因此,它很难满足我们的自我决定需求。

4.jpeg

相对而言,自由职业则恰恰相反,一来它是我们自主选择的,并且没有公司里的条条框框;二来,所有的决策权都在我们手里,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决定如何工作。

再来看第二个理论——灵活地控制自己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点除了我们上面分析的,可以根据意愿去决定如何工作以外,我对它最大的感触是:尽管自由职业的工作时长也很长,但当我有要事时,我可以把工作往后推一推,哪怕在深夜完成都无妨。而非自由职业没有这么大的灵活性和弹性空间,我们必须按照规定、按部就班地交付工作,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基于以上原因,我才说“自由职业工作10小时的幸福感,远远大于给公司打工8小时的幸福感”。

因为,那10个小时是我主动选择的,而后者的8个小时是我不情愿而为之的。

5.jpeg

[自我决定]需求无法被满足,对一个人的工作状态有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声明,我不是说给人打工不好,而是幸福感相对较低(但除了幸福感我们还需要别的,比如金钱)。

如果我们所在的公司,束缚重重,而我们做的工作又不是真心喜欢的,这必然会对我们的工作状态产生影响:

1.自控资源严重损耗

所谓自控资源指的就是:意志力、精力、专注力等一切带有控制和思考特质的心智资源。

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项实验:让两组被试者将一些卡片进行排列。自主组的被试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排序,但是如果不符合规律,工作人员会进行纠正。而受控组的被试者则必须按照规定的顺序排列好,如果顺序不对,工作人员会进行纠正。

6.jpeg

实验过后,自主组被试者的能量数据,并未出现显著变化;而受控组被试者的能量数据相较于任务之前,出现了显著的下降。

这说明,自我决定度小的任务和工作,会严重损耗人们的身心能量——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内耗]

工作环境越受限,工作内容越受控,我们的内耗就越严重,当然,这种工作不包括拧螺丝之类的机械性工作。

反之,工作环境、方式、内容的自由度越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就越高,内耗就越轻微,而工作幸福感也就越高。

2.创造力被削弱

作家三毛是一个特别喜欢追求自由的人,因此才会定居撒哈拉,开创流浪文学。

上中学时,她在《我的理想》这篇作文中写道:“我长大了,要做一个拾破烂的人……”,老师看到后,一个黑板擦飞了过去。

于是,三毛只好违心地把“拾荒”的理想,改成了“当医生”。

后来,因为受不了老师的严苛和学校的约束,三毛经常逃学,到了初二,索性直接退了学。

然而,退学这种“不着调”的行为,却成就了三毛的写作事业。

因为写作需要创造力,而学校就是要统一化教学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学生们的创造力,尤其对三毛这种思想飞扬的女孩。

而她后来的文学成就,其实全部都建立在相对自由的成长和生活环境之上。

7.jpeg

无论是脱离学校的自学,还是成年后的四处旅行,亦或是撒哈拉的广阔和包容,都让三毛的创造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因此,她才能写出那些直抵内心的文章。

而在束缚的学校和职场环境中,我们的创造力多多少少都会受到限制,这就直接影响了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创作相关的能力。

比如,我在上一家公司工作时,外行老板非要求我每天发布8条小红书,而且连时间段和字数都有严格规定。这样严苛又刻板的要求,让我根本无心改善发布内容,只是机械性地换汤不换药。自然,那个账号没多久就做不下去了。

而后来,我自己在运营抖音账号时,虽然很长时间也没有粉丝,但是,自我决定度让我一边坚持一边改善,不久后便做出了爆款视频。

这就是创造力对工作的影响。

当然,我们分析这些,并不是鼓动大家从事自由职业,而是帮助大家在工作中,创造更多的条件,以满足自我决定的需求。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8.jpeg

从三方面入手,满足自我决定需求:

心理学家德西对[自我决定]理论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只要满足这个理论背后的深层需求,就能提升我们的内在动力,这三个需求分别是:

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也就是说,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就能满足自我决定的需求。

1.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重新定义选择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所谓自主就是自愿、主动的意思。

之所以我们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其实是因为我们在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不情愿而为之,有被迫、不得已的成分,就好像是被鞭打的毛驴,为了生存围着磨台转。

如果我们总是这么想,那确实很难有工作动力。

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让自己意识到“我并非毫无选择,这份工作是我自愿去做的”,就能重新定义选择和工作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也就没有那么多“被迫感”了。

那么如何才能刷新固有的认知呢?

9.jpeg

我们可以借鉴《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作者的方法:写在纸上,让认知过程清晰可见。

列出所有不得不做的事例如,我不得不工作。

用“选择做”替代“不得不”例如,我选择去工作,这一步一定有抗拒感,不用在意,继续写。

写出选择背后的理由例如,我选择去工作,因为没有工作我就挣不到钱,就无法保证家人的生活。

虽然这些想法早就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了,但当我们这样一步步地写下来时,我们就能意识到“我们可以选择不工作,但不工作我们就要承担不工作的后果”,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认识到“工作是我自愿选择的,因为比起不工作、生活没保障,我更愿意接受工作辛苦,但是吃穿不愁这个结果。”

一旦我们看清了“我选择、我承担”的因果关系,我们就有了更多的自主感。

02.巧用[胜利者效应],提升你的胜任感

胜任的意思是有能力、可承担。

很多人认为胜任感是公司给的,它和你的工作表现有关。

但其实胜任感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升的。

[胜利者效应]告诉我们,前续的成功会激发后续的成功。而成功就是胜任感的主要来源。

因此,我们成功的次数越多,胜任感就越强。

10.jpeg

利用[胜利者效应]我们可以“炮制”多次的小成功,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工作能力,以获得满满的胜任感。

方法很简单——给自己设置一些踮着脚就能够的到的目标。

比如:

跳槽时,找一个比原来职位高一级的工作。演讲时,给自己提一个比上次演讲高一点的要求。承接项目时,给自己定一个比上次高一点点的项目价格。俄罗斯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的“一厘米哲学”,就是[胜利者效应]的最佳应用。

截至目前,伊辛巴耶娃打破了28个世界纪录,但每次只突破一厘米。

为何每次提高一丁点?对此她做出了如下解释:

“如果我一下子把纪录提高了20厘米,那我往后就很难再破纪录了。人们只会在那一段时间里惊叹你的成绩,但很快会把你忘记,不再去重视这个项目。”

每次都进步一点点,不仅能让我们持续获得胜任感,还能逐步提升我们的能力,让我们胜任更多。

03.经营一份接近友谊的关系,以获得归属感

人们都说工作中没有真正的友谊,确实如此。因为牵扯的利益关系太多,人们无法真心换真心。

但,如果所在的公司无法给我们以归属感,我们也要试着去争取,这会让我们工作中更加放松。

既然职场无友谊,那么我们就试着经营一份接近友谊的关系。

11.jpeg

想获得这样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类人中挑选:

和自己同批进公司的和自己竞争最少的和自己的直属领导之所以选择这些人,是因为他们与我们的互动最多,利益牵扯相对较少,更便于我们发展关系。

如果你和我一样从事自由职业,那么建议你找到同频的社群,和同行伙伴一起成长。千万不要长期隔离,把自由职业玩儿成孤独游戏。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东潮行通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21987号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大道立信路 EMAIL: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