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求职新闻

规避求职陷阱:一不小心,你就可能中招

来源:百家号 时间:2019-09-17 作者:潮行通招聘网 浏览量:

7a899e510fb30f24f55f354b1961a246af4b03af.jpeg

求职的道路上并非一马平川,那些隐藏的陷阱随时都可能让你遭受损失,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你最好有一双“火眼金睛”,一眼识破陷阱;你更需要保持慎重、警惕的精神,留一个“心眼”,才能避免落入陷阱。

那么,求职路上有哪些陷阱?如何有效地绕过陷阱?

n警惕求职陷阱

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涉世未深,缺乏经验;另一方面,各种非法组织为了牟取利益,常以招聘的“幌子”欺骗大学生。因此,很多毕业生常常遭遇求职陷阱,造成金钱甚至人身方面的损失和伤害。作为刚刚踏入社会、开始求职的大学生们,应当提高警惕,避免落入求职陷阱。求职陷阱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巧设名目,骗取钱财

很多求职者都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有些非法机构正是利用求职者的这种心理,挂出高薪的招牌,以此为诱饵,诱惑求职者上当。这些非法机构又巧设名目,要求求职者缴纳服装费、培训费、档案费、保证金等,以此骗取求职者的钱财。

【案例链接】

刘娜是某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她在网站上发现了某策划公司的招聘信息,在和同学一起投递了简历后又参加了公司组织的面试,面试进行得很顺利,几乎没有遭遇到难题,刘娜和同学都通过了面试,然后,该策划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要求刘娜和她的同学缴纳230元服装费,说是入职后用来添置工作服的费用。刘娜和同学商量了一下,觉得230元不是很多,如果因为不付这个钱而丢失了工作机会,显然是一大损失,而且工作了之后很快就能挣回来,于是就交了钱。该策划公司招聘负责人与刘娜他们约好一周后签订就业协议。然而,一周后,刘娜和同学来到该公司所在的写字楼,发现该公司已经人间蒸发了。

●串通医院,骗取体检费

很多没有参加过入职体检的求职者不清楚体检的程序和收费情况,一些非法机构就借此漏洞,骗取求职者的钱财。一般情况下,他们会事先与体检医院串通,然后按照正规的流程对求职者进行笔试、面试,最后要求求职者去指定的医院体检,医院则向求职者收取高额的体检费。体检结束后,非法机构又以体检不合格的理由将求职者拒之门外,求职者支付的高额体检费却被医院和非法机构瓜分。

●暗收违约金

一些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签定带有违约金的劳动协议,然后采用各种卑鄙的手段逼迫员工主动提出辞职,收取违约金。

●虚设或粉饰饰职位

一些用人单位虚设职位,招聘启示上写的“编辑”、“记者”,实际上就是广告业务员;所谓的“项目经理”、“工程师”,实际上却是做一般性的工作。有些企业通过粉饰岗位名称来吸引求职者。例如:“市场总监”、“事业部经理”……这些听上去相当不错的岗位实际上就是“业务员”。一些用人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时,经常对职位的工作内容模糊处理,用一些听起来级别较高的虚职欺骗求职者。有些用人单位虽然在招聘启示中列出多种职位,但这些职位都是做业务的,甚至是没有底薪的业务。

一些公司还以岗前锻炼、轮岗为借口,让求职者从事非本职工作。

【案例链接】

小方是某大学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他去应聘某快消品公司的会计。该公司招聘启示上明确写着招聘“会计”。经过一轮面试后,小方被录用了,但他去报到的时候,该公司的负责人说,按照公司规定,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必须到一线锻炼一段时间,熟悉公司的产品、客户、运营流程等等,经过锻炼后才能回到本职岗位。小方被分配到某社区当促销员,每天从事着非常繁重的工作,小方几次提出申请,要求回到会计的工作岗位,可是公司一直没有答复小方,最后,小方忍无可忍,向公司递交了辞职申请。

●延长试用期

试用期是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关系还处于非正式状态,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要求进行了解的期限。

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企业承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度上涨。但是,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辞退求职者,以此来赚廉价劳动力。

如果你看到“本岗位长年招聘,报名不受限制”的广告,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这很可能是用人单位不断替换试用工的结果。

【案例链接】

小孟和小宋是某大学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他们既是同学,又是舍友。小孟接到了一家培训公司的电话,该培训公司表示,只要小孟在公司实习三个月,在实习期间工作表现令人满意,公司就可以和他签定正式的就业协议。小孟心想,“工作表现令人满意”是很难界定的,而且在求职高峰期实习,无疑会错失很多工作机会,于是小孟没有答应这家培训公司。小宋也接到这家公司的电话,他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因为转正之后的工资待遇很吸引人,于是小宋就同意了。在三个月的实习期间,小宋跟着项目经理,忙项目、整理资料,非常认真,然而,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公司并没有与小宋签定正式协议,待遇也没有丝毫提高,无奈的小宋只得选择离开。

●广告宣传

招聘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征,企业的招聘信息很容易就能够得到传播。有些企业为了提高知名度,故意散播招聘信息,而且招聘信息写得非常诱人,职位和待遇都相当高,各种条件也相当丰厚,很多求职者投递了简历,可是这些企业根本就不招人。还有些企业频频出现在招聘会现场,长期招聘一两个职位,然而,求职者去投递简历,企业就以条件不符、名额已满等理由拒绝,这些企业很可能就是为了宣传而假招聘的。

【案例链接】

李勇今天再一次来到了当地的人才市场,在这之前,他已经来过多次,而且投递了几十份简历了,可是,没有一家通知李勇面试。他郁闷的同时,也感到非常不解——“投递了那么多份简历,怎么连一次面试机会也没有得到啊?”这次,李勇走进人才市场,逛了一圈之后,发现有不少企业自己都非常熟悉了,因为这些企业一直都在招人。李勇逛了几圈,发现没有什么中意的企业和职位,就坐在楼梯的台阶上休息。他听到坐在一旁的一位求职者说:“今天又看到熟悉的企业了,他们场场都来,每场招聘会都有很多人投递简历,怎么可能一直招不到人呢?”另一位求职者说:“你不知道吧!这些企业根本就不是来招聘的,而是借机来宣传的,它们根本就没打算招人。”

●剽窃求职者作品

很多求职者被要求参加笔试,或者被要求根据规定提供作品。有些用人单位利用这种方式无偿占用求职者的智力成果,从而节省了聘请专家或专业人才的高额费用。

●高薪引诱

很多招聘信息中的薪资待遇看上去相当诱人,而任职的要求却并不高,很多求职者因此投递了简历,然而,当你正式上岗后,才发现实际的薪资待遇要远远低于招聘信息中所描述的,或者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才能得到招聘信息中写明的薪资,然而,那些规定的要求基本上是达不到的。

●骗取个人信息

很多求职中介网没有对个人信息设置任何浏览权限;有些求职中介网贩卖注册会员的个人信息,导致求职者的个人信息泄露在互联网上,结果被别有用心的不法者利用。

●诱人犯罪

有些不法者假借招聘之名,引诱求职者加入传销、色情及其它非法组织。这些不法者通常强调工作轻松、薪资高、要求低。

●“黑中介”冒充用人单位

有些“黑中介”冒充用人单位进行招聘,要求求职者交纳建档费、报名费等各种费用,当求职者发现上当后要求退还费用时,“黑中介”就推脱说这些是中介收费。

●扣留证件要挟求职者

有些用人单位将求职者的重要证件扣留下来,如: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以此来要挟求职者从事非法的商业活动或胁迫他们缴纳各种费用。

4034970a304e251f148923fe7672ba127e3e53b0.jpeg

n见招拆招:规避求职陷阱

求职陷阱隐秘而危险,那么,我们该如何规避这些陷阱呢?

●拒交任何费用

当你遇到任何一家用人单位向你收取服装费、抵押金、报名费、培训费等时,不管是什么理由,都要果断拒绝。你到人才中介机构找工作时,要审查这些单位的资质。正规的中介机构价格透明、流程规范、服务优质。你要记住,无论向什么单位缴纳费用,都要索取正式发票。

●不要将重要证件作抵押

任何单位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扣押求职者的证件,在求职过程中,你只需要向用人单位提供证件的复印件,而不要将原件随意交给用人单位,尤其是毕业证、学位证、身份证等重要证件。

●警惕面试地点

通常情况下,用人单位的面试地点设在办公场地内,而用人单位的办公场所多为写字楼、办公楼、工厂、店面等,这些地方一般是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如果你遇到较为偏僻、人流量小的地方,如:宾馆房间、小区民宅等,就需要提高警惕。为了安全起见,你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更改面试地点,或者干脆不要去参加面试。如果你一定要争取一下,可以找同学、朋友、亲人等陪同前往,而且一旦发觉可疑情况,必须立即撤离或寻求帮助。

●明确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且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的期限中。

身为求职者,你必须与用人单位明确试用期限和转正的标准。转正的标准必须是可以量化的指标,例如:在试用期间完成30万元的销售额;在试用期间研发3门审查通过的标准课程;等等。转正的标准不能是无法考量的,例如“表现良好”、“达到领导的期望”等。

●了解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

求职者有必要了解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只有对这些法律武器有所了解,你才能切实维护自身利益。

●不轻易到异地上岗

如果你被告知需要去异地上岗,例如分公司、分厂、外地办事处等,你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尤其是那些薪资待遇很好,而任职要求又比较低的职位,因为你始终要相信——天下没有无缘无故掉馅饼的好事。在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去异地上岗,否则将很可能落入非法组织。如果一定要去,也必须确定异地办公地点是否确实存在和安全,最好有人陪同前往。

●问清工作内容

面试时,你需要向面试官问清具体的工作内容。你可以委婉地要求参观工作现场、老员工的工作情况、工作流程、工作成果等,询问工作细节。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上岗后发现实际工作与面试官向你描述的出入过大。

●约定版权归属

为了防止自己的劳动成果被某些用人单位无偿占用,你需要采取相应的版权保护措施,你可以设置密码保护,或者将易于编辑的word、ppt文件转化为无法编辑的pdf文件;你还可以在文件中注明“版权所有,无偿占有将追究法律责任”的字样;等等。你向用人单位提供作品时,可以和接收者约定版权的归属者属于你自己,并且声明未经你的同意和授权不能随意使用。

●及时寻求法律援助

你一旦发现自己上当受骗,要立刻向公安机关报案,寻求法律的援助和保护。另外,你还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人社局、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举报和投诉。

●防失身

去用人单位面试时,最好自己带水,不要喝用人单位提供的水或饮料,因为很多用心险恶的人会在茶水和饮料里加入药物;另外,你也不要轻易服从用人单位的外出安排,尤其不要随意搭车。

●防信息泄漏

有些求职中介机构为了获取利益,随意贩卖求职者的注册信息,导致求职者被广告和推销电话频繁骚扰,甚至被非法机构所利用,造成损失。为了防止信息泄漏,求职者需要做到两点:第一,求职者最好去信誉好、规模大、知名度高的专业求职中介网站,这类网站一般会设置浏览权限,信息保密工作相对较好。人事局下属的人才招聘网站也是不错的选择。第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任何公司或个人透露自己的社会保险账号、信用卡号及银行账号。不会有任何一家正规的用人单位需要你的这些信息,如果对方向你索要这些信息,你就该高度警觉,以免上当。

●尽可能多地了解用人单位

尽可能多地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对你而言是有益无害的。你可以上网查询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收集一下用人单位在网络上的口碑;你可以拨打114查询电话,核实该公司是否有电信注册;你还可以登陆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工商局网站查询企业注册情况。

2f738bd4b31c8701eed307d9f68bed2a0608ffa6.jpeg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东潮行通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21987号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大道立信路 EMAIL: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