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兴党,重在基础。
在连续放了四个大招之后,又一份重磅文件来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第五个配套文件——《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实施方案》正式公布,对于基层建设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人才建设工作,给出了方向,明确了做法。
本报记者王欢长沙报道
加大农村定向大学生公费培养力度,每年定向培养师范生1万名、医学生1500名、农技特岗人员500名;允许乡镇事业单位统一设置岗位、统筹使用岗位职数,有编即补,空编率控制在5%以内;提高基层人才待遇……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一系列举措。
基层舞台广阔,大有可为,亟需各类人才发挥聪明才智,但人才“引不进”“流不动”“留不下”的窘况一直存在。有基层干部表示:方案“含金量”很高,将极大激励引导人才流向基层、服务基层、创业基层,基层的干事创业土壤有望迎来新一季的丰收。
教育、医疗、农业科技一个不能少
记者注意到,方案从如何为基层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等方面,列出了详细举措。
在加强基层人才培养方面,方案明确:加大农村定向大学生公费培养力度,每年定向培养师范生1万名、医学生1500名、农技特岗人员500名。
教育、医疗、农业科技,这三个方面是基层民生的重要方面,也关系到基层的现在和未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方案第一条就对这三个方面的人才培养进行了要求和明确,师范生振兴教育,医学生投身医疗,农技特岗人员服务农业科技,有基层干部表示:“这是方案给湖南描绘的一幅充满希望的基层干事创业蓝图。”
在上述方向性的基础上,方案进一步明确,完善乡村教师培养补充体系;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以上,每年组织300名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或骨干定点培训;持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每年选聘400名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等等。
尤其是最后一点,方案强调,每年从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遴选一批优秀人才,建立基层后备人才名单,纳入各地年轻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在相关高校采取定向、订单等方式培养储备村(社区)后备力量,确保每个村(社区)动态储备2人以上。
这意味着什么呢?毕业之后在基层工作,只要表现好,就可能进入“基层后备人才名单”,这个名单,很可能成为将来各地遴选年轻干部和人才的重要数据库。
“人才编制池”赋予基层更多人事自主权
有基层党员干部说,不怕苦不怕累,就怕“老黄牛”干了一辈子还没个吃食的槽(名分)。话糙理不糙,说明基层编制的重要性。
方案忧基层之所忧,急基层之所急,在第二条就予以明确:在基层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建立“人才编制池”。
这个“人才编制池”实行动态调整,允许乡镇事业单位统一设置岗位、统筹使用岗位职数,有编即补,空编率控制在5%以内。这给予了基层很大的人事自主权。
方案对以下三类人员的编制问题予以特别明确: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培养学生、农技特岗人员定向培养学生,这些人“毕业后按规定办理入编手续”。
方案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可适当降低开考比例,或不设开考比例划定合格分数线;对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连续工作5年以上、已经取得执业(助理)医师的临聘人员可通过考核考评择优办理入编手续;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卫生技术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全日制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急需紧缺人才,可以考核方式招聘。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健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城镇学校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流动。乡村学校教师评定为特级教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须服务5年后方可流动。
方案还规定,县级公立医院中层管理人员晋升职务,须有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任职或挂职1年以上经历。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农科所、农业职业中专等涉农单位新进的农技人员,须到乡镇或农村从事农技服务2年以上。
蓝山县祠堂圩镇党委书记黄锋说,看到方案,他“心情很激动”,“方案每一条都切中了关键点,对农村教育、医疗、农业科技的重视,不仅仅是对人才建设工作,对基层的其他工作也有指导意义。”
如何提高基层人才待遇
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和有关津贴、补贴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按规定提高标准,在绩效工资分配时向艰苦地区、乡村小规模和寄宿制学校教师倾斜。
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控水平,在核定其绩效工资总量时给予重点倾斜等。
落实乡镇农技人员工作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农业有毒有害保健津贴和动物防疫人员卫生津贴。
对实施紧密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并与乡镇卫生院签订正式用工合同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缴费由地方财政和乡村医生个人按一定比例承担,乡村医生参加养老保险时离领取养老金年龄(60周岁)不足15年的允许个人进行补保,满足领取养老金的基本条件。
创新评价和激励机制,助人才扎根基层
方案明确,要创新基层人才评价。具体如何创新?比如,所有系列(专业)常规评审根据当年申报情况,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单独确定通过率。注重考察评议其服务基层的年限、效果、累积工作业绩等。再比如,所有系列(专业)常规评审一律将专业技术人才服务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的业绩作为职称评审的内容,并赋予评价权重。
方案还对部分系列设定服务基层为必备条件,实行“凡晋必下”机制,比如,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中、高级职称,城市二级以上医院的临床、中医、口腔等专业医务人员晋升副高级职称,农业、林业等系列(专业)晋升高级职称等等,均有规定年限的基层工作经历。
在强化基层人才激励方面,方案规定,向国家级人才项目推荐人才,省级人才项目选拔人才,优先考虑在基层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
推行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定向聘任。在基层卫生、教育、农业林业领域全面实行基层职称制度,定向评价结果在基层单位适用并兑现相关待遇。对“定评定聘”的基层高级职称实行比例单列、总量控制,不占各地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
永顺县西歧乡党委书记彭君说,方案将极大改善目前乡镇(街道)干部入口较窄、出口不畅的问题。“以前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乡镇工作,现在有了鼓励性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将更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牢固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信念,也利于基层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本报记者王欢
Copyright C 202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东潮行通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21987号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大道立信路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