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国人的思维方式而言,一些人存在厚此薄彼的习惯。自己喜欢的东西往往夸成一朵花,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往往贬成豆腐渣,在工科生和文科生的看法上也是如此。两者都会只夸自己的长处、指出对方的短处,虽然说的可能都是事实,但却不准确不全面。这是工科式思维方式还是文科式思维方式?工科生与文科生到底存在哪些差别(不是差距),在就业市场上又各有什么优势呢?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选择专业和就业是有帮助的。
1、在知识集中度上,工科生偏紧,文科生偏松
所谓紧与松,是指知识体系的集中度而言,是结合紧密还是比较松散。这得从课程体系说起。工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按照工作的需要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而设计的(这里的课程体系是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之间构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结构体系,就像古代建筑中的榫卯结构,互相之间扣合非常紧密,每一门课都不可或缺。文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虽然也是按照工作的需要而设计制定的,但课程内容的结合并非那么紧密,难以形成严密的前后衔接关系,相对比较松散。
知识集中度表明,工科专业指向比较精细,即使同样是机械工程专业,各所高校所学重点或是方向也是有所不同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科专业多是大而概之,看上去有点包罗万象,没有具体指向。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说是培养能够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文化、宣传、编辑出版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看起来适应面很宽,实际上没有明确的具体指向。须知文学评论、新闻宣传、公文写作、出版编辑、教学研究等等之间,工作要求是比较大的,毕业生进入工作之后,在校期间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很难直接运用到工作当中。相比之下,工科生比如计算机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等,课程上所学的知识出了校门就能“落地”。
2、在思维方式上,工科生偏实,文科生偏虚
工科专业要求非常细致严谨,真的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工科都是以数学、物理、力学、化学等基础的,精确度非常高,差之丝毫都不行。比如,零件之间的配合往往是以丝为单位,也就是 0.01毫米,即百分之一毫米。这是什么概念?一个人的头发一般为10个丝,也就是说,工科以头发的十分之一为计量单位,差一丝半丝有时候就是合格品与废品的关系。你知道,废品是什么概念,差一丝就是废品,岂能不认真?正是因为精细度直接决定成败,所以经过工科训练的人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特别认真。
文科专业则不然,往往可以大而概之。对于同一事情,甚至既可以这么说,也可以那么说,因人而异,因视角的不同而不同。在一些法律条文上,之所以争议很大,就是因为文科不象工科那么精细,完全靠主意判断,而不是工科那样拿客观数据说话。为何人们对文科博士的含金量稍有微词,为何一些在职读博者选择的专业基本为文科,为何文科生很难从事工科技术工作,而工科生从事文科工作相对容易一些,原因也在这里。如果你投过稿就会发现,有的社科杂志不允许论文中使用公式,估计是编辑看不懂。即使一些社科论文使用数学公式,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工科中有一门机制制图课,其核心方法是通过主、俯、侧等各个视角对零件进行量度,最后综合起来构成一个立体图像,这也是工科思维方式。文科则多是单一视角看问题,容易以偏概全。这就是差别。
3、在就业机会上,工科生偏多,文科生偏少
有的说,在就业市场上理科生比文科生更受欢迎,这是典型的文科思维,看的是表面现象,得出的结论与事实不符。不错,在这些年的红牌专业当中,确实有许多文科专业上榜,比如历史、绘画、美术、英语、法学、市场营销、公共管理、行政管理、音乐表演、应用心理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鲜少工科专业上榜。文科思维因此就直接得出结论,文科专业不太受职场欢迎。工科思维不是这样直接得出结论,而是要在查找一番原因之后再得出结论。这就是思维方式差异引起的观察分析问题方式的不同。
就业形势好差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质问题是供求关系造成的,可以称之为结构失衡。从整个社会对人才需求而言,技术岗位或是工科岗位无疑最多,文科相对较少。比如工学共有31个一级学科,169个专业,是设置专业最多的学科门类,也是高校毕业生中的大户。专业数量是社会需求的反映。一方面社会对文科生需求较少,对工科生需要较多,一方面高校供给的文科生又偏多,工科生相对偏少,这就决定了文科生就业相对困难、工科生就业相对。如果工科的某个专业供过于求,同样会出现就业困难。从这个事例也可以看出,工科思维的优势所在。
4、在薪酬待遇上,工科生相对偏高,文科生相对偏低
文科生多数应聘于文员、勤杂、管理等岗位,无论在哪类单位,都是属于专业程度较低的岗位,在整体上待遇不可能达到最高。工科生多聘于技术岗位,专业程度较高,往往是单位的主要或重点岗位,在整体上待遇不可能太低,甚至有可能是最高,一些关键开发岗位,开价十几万、几十万也是常有的事。实事求是地讲,工作起来,工科生更加劳累,脑力与体力付出更多。这是用辛苦换高薪,还是比较合理的。
正因为社会对工科生需求量较多而供给又略显不足,就业相对容易,物以稀为贵,自然薪酬待遇要高一些,在工科的具体专业上也是如此。像电子信息、自动化、计算机、土木类、能源动力、航空航天等专业,不仅就业前景很好,而且薪酬水平相对较高。有资料显示,软件工程、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工程毕业生五年之后,年薪都在12万以上。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专业的博士毕业生,有的企业开出年薪80万的天价,而文科生根本不可能获得这么高的薪资待遇。有人收集了2019年薪酬最高的专业排名榜,在20个上榜专业中,文科类专业仅有法语上榜,而且还与计算机相关。
5、在适应程度上,工科生偏低,文科生偏高
其实,并不是工科生处处体现出优势,在岗位适应度上,工科生是不占优势的,反而是文科生占有优势。这是由工科生和文科生的特点决定的。正如前述,在知识集中度上,工科生偏专,文科生偏杂;在思维方式上,工科生偏实,文科生偏虚。正是因为这两点,决定了两者在适应岗位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
工科生求职时必须是专业对口,要求极高。对上了口,就业很容易,一旦对不上口,就有些悲惨。文科生求职时,与所学专业基本差不多即可,可以看作万能型。你看,法学专业,从事法律工作可以,从事管理工作也行,从事文案也没有太多的问题,专业对口精度不高。还比如汉语言专业,只要是与文字相关,似乎都可以干。另外,在思维方面上,工科生过于死板,过于教条,过于规矩,灵活性差一些,文科生则正好相反,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具体一定优势。
Copyright C 202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东潮行通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21987号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大道立信路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