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由宝兴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宝兴县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协办,雅安市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承办的宝兴县2019年创业分享会举行。
此次分享会由宝兴县返乡下乡创业示范企业(带头人)授牌仪式、宝兴县首届石雕雕刻培训颁奖仪式、创业分享会等组成,旨在展示近年来宝兴县的返乡下乡创业成果,大力宣传返乡下乡创业典型,鼓励和提倡创业带动就业,在全县营造出鼓励和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
举行授牌仪式
激励返乡创业
“宝兴的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创业正由原来的‘孔雀东南飞’,转为如今的‘春暖燕回巢’。”下午两点,伴随着主持人的开场白,宝兴县2019创业分享会正式拉开帷幕……
分享会上,四川中洋矿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夹金印象农牧发展有限公司、雅安正兴汉白玉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授予“宝兴县返乡下乡创业示范企业”称号;宝兴县胜丰藤椒农民专业合作社孙守霞、宝兴县森山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肖伟、宝兴县雪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芦涛、宝兴县冷山种植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董尘等6名创业者被授予“宝兴县返乡下乡创业带头人”称号。
“他们真厉害,带动那么多人就业。”“乡村振兴就是需要他们这样的人才。”“真希望这样的示范企业、带头人多一点。”分享会现场,观看授牌仪式的群众纷纷为这些示范企业、带头人竖起大拇指。
宝兴,熊猫故乡,康养胜地。在这片宝地上,不仅有着大自然赋予的优良生态环境,还有共筑美好家园的宝兴儿女。
近年来,宝兴县把支持返乡下乡创业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不断加强政策引领和扶持,积极培育引导创业主体,改进金融信贷服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创业人才支撑……从创业者创业立项到创业成功,全链条式扶持返乡下乡创业者,为有意愿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牵线搭桥,帮助他们回乡投资创业。
以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稳定就业为目标,加大就业创业工作服务力度,宝兴县研究制定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另外,在支持企业稳定发展、鼓励支持就业创业、积极实施培训、及时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帮扶、落实各方责任五个方面,提出十八条措施,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创业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另外,宝兴县以返乡下乡创业“双百典型”培育、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活动为契机,树立返乡下乡创业品牌。通过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全面落地落实,宝兴县在增强创业信心、激发创业活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取得成效。
数据就是最好的佐证。2019年,宝兴县发放大学生创业补贴17人共17万元,创业担保贷款31人共408万元。
如今,在宝兴这片放飞梦想的沃土上,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上,返乡下乡创业成为了宝兴县一道亮丽的风景,并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创业典型。
培育石雕人才
助推产业发展
提到宝兴,不少人会想到汉白玉。这是宝兴特有的自然资源,这里的汉白玉以储量大、纯度高、玉感强、品位高、出采率高、放射性小等特点闻名于世。
汉白玉产业带动了宝兴县经济发展,也催生了一批石材雕刻技艺人才。在12月10日开班的宝兴县首届石雕雕刻培训班中,学员们通过学习、交流与实操,进一步提升雕刻技艺和雕刻艺术方面的创作水平,为当地石雕雕刻艺术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在为期10天的培训中,张明建、李光赢、李大刚三位学员在作品展示比拼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铜奖、银奖、金奖。
创业分享会上,还举行了宝兴县首届石雕雕刻培训作品的颁奖仪式。
“石雕雕刻培训班题材不限,自由发挥,大家能够各施所长,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大刚说,他的小组件作品“清晨,幸福时光”,依托宝兴石材的品质特性和颜色,加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歌颂,提倡健康,提倡品质,提倡情怀,用仿真的质感和现实的组合增强作品的美感与趣味性。
近年来,宝兴县人社局按照“因业施培、因需施培、因人施培”的方式,结合宝兴石材产业发展特色和劳动者实际需求,以特色培训为“切入点”,强化石雕技能品牌打造,强力打造“石雕培训”这一宝兴特色名片,切实增强劳动者就业本领。2019年,宝兴县石雕雕刻工种成功申报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专项职业能力工种,填补了多年来石雕雕刻工鉴定的空白。
以适应新形势为“结合点”,强化石雕产业长远发展。宝兴县按照有效促进特色经济发展,实施精准扶贫需要,强化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结合,探索艺术创造、产品加工、营销推广为一体的“石雕+”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以市场导向为“着力点”,强化石雕技能载体建设。宝兴县结合石材企业发展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石雕雕刻)和公共实训基地创建,强化石雕培训载体建设,着力提升劳动者技能,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分享创业故事
碰撞思想火花
创业分享会,分享创业故事固然是亮点之一。
会上,孙守霞、杨忠文、苟兴国三位返乡下乡创业者上台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创业故事。他们用简单、质朴、通俗的语言向参会众人分享了他们的创业故事与创业经历,并鼓励参会的创业者要不等不靠,创业奋斗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是起点。
孙守霞从2012年初开始在宝兴县东风村种植藤椒,从最初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5千亩,经过不懈努力,藤椒种植在东风村逐渐形成规模,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藤椒种植队伍中,并由东风村发展到胜利村、庄子村、联合村、自兴村、星火村等地,在宝兴县内藤椒种植逐渐形成了规模。
杨忠文曾是贫困户,从2015年开始,杨忠文在宝兴县紫云村养殖土山羊,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和自身不懈努力下,现在杨忠文拥有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养殖基地,存栏土山羊200余只。通过创业,他不仅摆脱了贫困,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还走上了致富奔康的道路。
2003年,在宝兴县东拉山风景区开发的机遇下,苟兴国开始修建一家集餐饮、住宿、会议、娱乐、观光、购物、农家种植养殖于一体的生态农家乐,如今,农家乐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村民增收致富,还拓展到了生态康养领域。
“谢谢主办方让我上台分享创业故事。”苟兴国说,自己一直在不断的创业中,以后也将继续努力,继续为宝兴的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苟兴国说,如今宝兴县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政策,让他在创业过程中吃下一颗“定心丸。”
“为他们的创业精神点赞。”“他们给了我不少的启发。”听到创业故事后,参会市民纷纷表示,创业者分享的创业故事与他们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碰撞出了火花,学到了不少创业经验。
专家现场授课
坚定创业信心
创业者需要创业导师来领路与导航,导师讲课在创业分享会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客户和用户有什么区别?要细分客户、渠道、核心资源……”分享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学
科技园副教授、中国
科技下乡团四川专家组规划专家、四川省人社厅返乡创业能力培育导师侯彪为宝兴的创业者带来了《返乡下乡创业之殇与解决之道》一课,赢得现场众人一阵阵掌声。
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导师提供的咨询、引导和帮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他通过宣传创业就业政策和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引导创业者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坚定创业信心;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为创业者提供技术和就业创业知识咨询与培训等。
下一步,宝兴县将依托已建成的县、乡、村三级基层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广泛开展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活动,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劳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不断创新创业服务形式,打造氛围更浓、质量更高、内涵更优的创业环境;对有创业需求的创业者,加强创业指导,通过政策落实、培训提质、服务增效、活动助力等措施,推动创业创新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放大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加快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力度,宝兴县按照职责明确、管理规范、有效运行的原则,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强化跟踪服务,稳定各类重点人群就业。
继续强化思路创新和政策落实,宝兴县采取个性化帮扶措施,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社会贡献吸纳、转移输出和公益性岗位兜底等方式促进困难群众就业,拓宽劳动者就业增收渠道,同时加强跟踪回访,确保就业扶贫不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