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件自己喜欢并可以作为职业的事情,对我这样自小没有培养过什么兴趣爱好的人,太不容易。
而太容易的是找到不喜欢一个职业的理由,比如学术。
因为读博期间经常有跟老师们吃饭的机会,我几乎刚开始读博就放弃了搞学术的念头。这使得我读博的过程并没有一种浸入感,每次学术交流都像一个旁观者。听到他们讨论着什么学校要多少发表才能留下来,就有一种世界之大却无往不是枷锁的喟叹。
一个行业如果名声太好一定工资不高,为此我很感激那些圈内丑闻,哪天学术终于失去了光环工资就不会这么寒碜了。
于是我在规划完可以正常毕业的论文之后,就开始考虑我未来的职业选择。
我本科保送元培,现在北大经济学读博士。这样的背景意味着我在学术之外的求职选择很多。
学校教育的不实用,使得学历高低更多只是一个信号。没有人指望一个应届毕业生对于自己的行业有多深的了解。
我的学历足够好听,起码证明我不笨,学东西不慢,因此谋求一份职业并不难。
如果能跟自己擅长或喜欢的事情沾一点边,又是真心想要有心去要,可能皆大欢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的就业选择确实很多。
我是一个生活在北京的穷博士生,这样的背景意味着我的选择很少。
一线城市不跌的房价使得大部分职业选择对于我来说,都成为享受不起的奢侈品。
在我面对那么多选择而深感迷惘的时候,是房价帮我做了一个最有力的排除法,最后好像可选的只剩下金融业和程序员了。我的各种专业的同学都有转行做程序员的。可惜我醒悟太晚,于是好像只剩下金融了。
偏偏一个北大生找金融行业的工作还要承受道德包袱。那些抱怨一个顶尖大学的学生们都去搞金融的国家没有希望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起码不缺房子。
所有对个人的道德批评都可能有点道理,对一代人的批评多半是搞错了对象:不是这一代人本身有什么问题,是这个时代里某些东西出了问题。
在这个房价前,只有王思聪喊得起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吧。可惜人家只喜欢庇网红。
于是我也加入地铁里穿得最正式的队伍,怀揣几份简历,用蹩脚的英语反复练习着自我介绍。
也只有金融,光有亮眼的学历还远远不够。金融都要求实习,最好你入职的时候已经干了好多年。
相比程序员,金融业的实习更不可捉摸,毕竟写代码的能力容易考察,而金融行业的能力却没有什么硬性测试。
同样满满一页简历,虚虚实实,于是只能靠着数不清的一二三四五六轮面试不断的叠加来筛选。一遍遍翻来覆去说着自己做过的一点事情,尽管这点事情在我七八年的研究生涯里可能只占据了一个礼拜。
一遍遍表达着对出门前刚刚搜索的这家公司的长久以来的仰慕,非你莫属。一遍遍讲述着自己的热忱和向往,百折不挠,万般契合,有着这个行业无关紧要的缺点,有着这个行业不可缺少的优点。
人海苍茫,偏偏遇见你,此心此意,一生已注定。
这么繁琐的招聘程序到底是降低了看错人才的可能性还是提升了,不得而知。可以知道的是,大家都被折腾得很累。
累归累,可还是要微笑啊。服务行业嘛!忍耐也是一项职业技能,早已记入了工资里。
难得遇到靠谱的面试官,能给你传授点人生经验。遇到了感恩戴德,只恨感谢的词汇太贫乏,不够与大多数时候遇到高冷轻蔑不明所以无理取闹的面试官同样得说的谢谢进行区分。
面试完后上了地铁,同行的刚交换了微信的朋友除了商业互吹之外,终于可以真心诚意地吐槽谁家有多不靠谱了。
一些金融企业赤裸裸的性别歧视,电吹风筛简历,剥削实习生而不给留用,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
就算都是光鲜靓丽的高学历,被别的行业视作人才,在这个行业都毫无尊严可言。你能拿那些可鄙的企业怎么办呢?他们靠着垄断资源赚得盆满钵满,你受的委屈没人理睬。最多向学弟学妹们传达一下这个企业的不靠谱。
然而一年之后他们还会有成堆的简历和待剥削的实习生。从这一点来说,所谓的天之骄子哪里有一点骄的资本?吐槽归吐槽,下次面试的时候身体还是很诚实,穿上一身帅气西装,好像又是去见初恋一样兴奋又紧张。
在面对上级的时候越是礼貌周到,在面对下级的时候就越是任性霸道。所以作为客户永远是“爸爸”的服务业,金融行业在面对实习生的时候也是一点都不客气。
那么多轮面试,哪天想要了就一个邮件几点面试。每次准备面试的时候精心穿戴,全神贯注。被diss的时候全盘接受,不能低头。面试完后杳无音信,好像我们不曾遇见过。
上周易方达给我发了一个拒信,我为此很感激。表扬要点名,要知道在这个年代,面试不过还能及时给你发通知的金融企业真的不多了。
为此,我收到拒信后专门去微信买了一点他们的基金,用行动表达敬意,尽管他们在三年前曾经给我带来了-50%的感人收益率。
这是我仅有的投资记录:我突然意识到,也许三年前我就该明白,以我的投资业绩,我压根就不适合搞金融啊!
多么痛的领悟!
Copyright C 202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东潮行通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21987号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大道立信路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