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专业不对口是否属于一种资源浪费呢?这个问题应该从学生与学校两方面来分析。
一般来说,学生选择的职业与所学的专业不对口可大致归为三种原因,无法胜任,竞争激烈和不感兴趣。
无法胜任所学专业的学生,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导致就业时,能力不足以支撑,无奈之下选择其他类型的工作。
有些专业在报考时异常火爆,导致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供过于求。这就导致了在就业竞争时自身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竞争过于激烈,从而有不少的学生会被淘汰,不得不选择从事其他行业。
因为兴趣或者其他想法,而投身其他行业的学生,往往自身条件和知识掌握都有一定优势,但在就业时根据自身爱好规避了所学专业,这是主动的不对口。
评判资源浪费,应该看其能否对于以后的职业生涯有所帮助。
对于很多毕业生而言,所学的专业知识固然对以后的工作的基础,但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在各种活动中锻炼出的临场应变等自身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这些能力会在职场中体现得更为透彻。所以对学生来说,就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并不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对于学校而言,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本可以被集中地用于培养专属的专业的精英人才,为该专业相关行业培养未来的优秀职业者,但由于扩招以及专业调剂等一系列因素,教育资源多少会变得不均匀或者分配不当。
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并非自己喜欢或者所擅长的,可能是由于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为了某一个学校选择服从调剂、或者在报考志愿时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甚至是对填报志愿不重视所造成的。
面对这些情况,应该怎么改善呢?
家长也要在学生填报志愿时,应该引导他们对自我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明确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想学的专业以及这个专业相对应的工作,或者在毕业之后想从事什么行业。
而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在填报志愿时,必须谨慎对待,考虑清楚自身的情况,被录取之后,假如被调剂到另外的专业,或者自己所学的专业真的不适合,可以尝试转专业,大部分校都会提供转专业的机会,只要符合高校关于转专业的条件,递交申请,一切条件符合的话,转到合适的专业是可能性很大的事情。
相信在这样学校和学生的配合方式中,学生所学的知识以及学校教育资源将得以更优化的利用,可为各个行业培养更专用优质的专属的行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