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时事热点

杜绝“职业索赔”,需要完善治理规则和模式

来源:燕赵都市报 时间:2019-12-07 作者:潮行通招聘网 浏览量:

以“打假”之名,通过恶意投诉而牟利的大门下月起将被关闭。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不能证明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而发起的投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受理。《暂行办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法制日报》12月6日)

c8177f3e6709c93d2920a8d9696724d9d00054aa.jpeg

秒拍秒退、截屏存证、索偿不成、举报投诉……职业索赔人的诸多违背社会诚信、突破法律底线的行为正在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职业打假类诉求案件达6.1万件,占同期投诉举报总量的30.6%;而在2014年,这一数据仅为867件,比例也只有1.9%。此前,在一场有关职业索赔行为的研讨会上,法律专家和企业代表普遍认为,职业索赔对于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加强维权执法监管、推进消费维权社会共治难以发挥正面作用,反而对正常的营商环境构成较大威胁,应当依法予以规制。

近年来,一些职业索赔人的恶意投诉在各地上演。这些职业索赔人不针对假冒伪劣问题,“完全是为了自己牟利,根本不管市场环境是否净化”,以维权为名、举着社会正义的大旗进行牟利,带来行政资源空转、复议诉讼成倍增加的恶果,导致营商环境恶化、商家不堪其扰。

此前,由市场监管部门、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企业代表共同参加的“职业索赔行为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以“打假”“维权”为名发起的“职业索赔”恶意投诉举报每年超100万件,“职业索赔”逐渐呈现出团伙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式化的特征和趋势,不仅严重困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影响营商环境,且职业索赔人滥用投诉举报、信息公开、复议诉讼、监察投诉等权利,挤占了行政资源和司法资源。

维护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事关民生,营造健康有序的营商环境事关发展大局。近年来,“职业索赔”投诉举报量长期居高不下,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要遏制“职业索赔”的牟利行为,需要多方发力,综合施策,一方面,“职业索偿”借用打假之名进行牟利,单靠市场监管部门的力量难以进行规制,亟需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相互分工、形成合力,建立健全相关治理机制;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对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法规、风险防控方面的培训,提升其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使其能够在面对“职业索赔”时能够正确面对,而不是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应该看到,从维护公平正义、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的角度看,社会各界对于投诉人、举报人的实际情况,也需要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判断。对此,相关部门对“职业索赔”应当统一认定标准,形成一套应对“职业索赔”问题的标准和程序,建立更加完善的规则和模式,从而更加有效地规制“职业索赔”行为。人们有理由相信,围绕着职业打假乃至职业索赔现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思考和实践,期待能够弱化其消极一面,强化其积极一面,特别是要遏制其滑向违法的危险势头,引导其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东潮行通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21987号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大道立信路 EMAIL: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