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时事热点

创新就业扶贫机制 努力破解贫困群众就业难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2019-11-20 作者:潮行通招聘网 浏览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环节,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现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3年时间,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对就业扶贫作出重要论述,强调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毕节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政策文件精神,以创新就业扶贫机制为突破,把就业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聚焦贫困劳动力积极开发护洁员、护路员、护河员、护校员、护医员、护厂员、治安巡逻员、养老护理员、其他员(以下简称“十大员”)等就业岗位,努力破解贫困群众就业门路少、转移就业难、增收渠道窄等问题,对推进就业扶贫、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改善农村环境、强化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创新意义和借鉴价值。

  一、背景起因

  发展和生态是贵州必须坚守的两条底线,大扶贫、大生态是贵州省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核心主题。30年来,毕节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9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65.1%降至8.89%,森林覆盖率由14.9%升至52.81%,减少水土流失5400多平方公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到2018年底,全市仍有44.41万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近四分之一,是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市州。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并为乡村振兴开好头、起好步,成为摆在毕节面前的艰巨课题。

  毕节市主要有三方面症结需要统筹施治、加快破解。一是脱贫攻坚亟须发挥就业扶贫重要作用。产业和就业是助推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毕节大力发展现代山地农业,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吸纳和转移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但在失地农民和返乡农民工逐年增多的背景下,一些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的贫困劳动力难以通过传统渠道解决就业问题,亟须开发新的就业渠道和岗位。二是乡村治理亟须壮大基层队伍力量。目前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分”得彻底、“统”得不够的矛盾十分突出,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人少事多,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乡村社会治理、公益事业等力量薄弱,不适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亟须通过培育本土队伍、壮大基层力量、深化自治实践,打牢治理有效的基石。三是生态宜居亟须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点多面广、任务繁重,原有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已不适应城乡融合背景下的环境要求,尤其是缺乏专门队伍和常态化的保障机制,使农村环保工作有沦为运动式、突击式、整治式的短期行为的风险,广大农民群众反映强烈,亟待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有效推动乡村生态宜居。基于以上情况,毕节市在中央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精神指导下,以建立“十大员”机制为抓手,以抓实就业扶贫为突破,探索创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精准开发岗位,加强资金保障。一是精准开发公益岗位。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三无两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出台《关于实施就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发护校、护路、护林、护医、护厂、护河、护洁、治安巡防、养老护理、环卫协管员等就业扶贫专岗,帮助贫困户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目前全市共开发57157个岗位,其中,纳雍县10708个、大方县7203个、威宁县6956个、黔西县6203个、织金县6139个、七星关区6131个、赫章县6085个、金海湖新区3166个、百里杜鹃管理区2858个、金沙县1708个。纳雍县按照“先进后出”的原则,对原教育、公安、人社、林业、环保、财政、城管及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和党群部门招聘的财政供养编外人员等八大类进行摸底排查,对到龄退休的、到岗到位不好的、身体不能履职的、考核不合格的、“吃空饷”的等不适宜在岗的,一律予以清退,共清退1049名有关人员。至2018年7月,全县共开发岗位10708个,实现护洁员村级全覆盖、易地搬迁对象就业全覆盖(一户一人)。二是筹措资金强化保障。由各级财政“出大头”,采取“向上争取一点、财政预算补贴一点、公务经费挤一点、用人单位解决一点、社会筹资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开发“十大员”就业扶贫公益岗位。根据岗位数量、工作量和各县(区)财政情况,每人每月发放岗位补贴500-1570元。黔西县筹集7060万元资金,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最低的护洁员岗位每月补助1200元,最高的易地扶贫搬迁点劳动保障协管员岗位每月补助2482元。

(二)依托数据平台,精准招募人员。一是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由劳务合作社建立村级贫困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并根据劳动力就业情况的变化动态更新相关信息,确保数据库信息准确。由劳务公司牵头收集政府部门和市内外企业用工需求,把平时分散的岗位集中起来,依托“毕节就业云”平台和就业扶贫“一卡一库一台账”,对“三无两有”贫困劳动力进行排查,通过村务公开栏、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发布就业岗位需求信息,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宣传,有效促进了贫困农户就业。目前,全市累计收集到422万名农村劳动力基本信息和就业意愿,“毕节就业”平台集中了市内外27.8万个岗位信息。二是精准招募就业人员。组织驻村干部、包村干部及劳动保障协管员进村入户推荐岗位等方式动员,采取村民集体评议、村委会集中研究、乡镇劳务分公司复审、扶贫部门核实身份、公开公示等程序确定拟招募人员,有效杜绝优亲厚友、徇私舞弊等不正之风,确保精准招募、精准帮扶、人员适岗。目前,毕节市新开发就业岗位57157人,共招募农民(绝大部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40650人,其中护洁员18669人、护林员9139人、护路员4639人、护河员1437人、护校员1325人、护医员449人、护厂员221人、治安巡逻员1994人、养老护理员259人、其他岗位人员2518人。纳雍县实行“四三二一”招募程序,即在原则上严格“四个公开”,坚持因事设岗、按岗招募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属地就近招募的原则,坚持以户为单位、一户一人的原则;在程序上进行“三个公开”,公开岗位条件、公开招募程序、公开招募结果;在对象上力求“两个必须”,必须是建档立卡的精准贫困劳动力,必须是道德品质好、积极支持村(社区)、乡(镇、街道)工作的贫困劳动力;在管理和考核上实行“一个统一”,经过招募后,由县就业劳务公司按用工方式分别签订招募协议或劳务承包协议,统一进行管理和考核。

  (三)搭建就业平台,确保无缝对接。一是组建公益劳务公司。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在各县(区)分别设立国有公益性就业扶贫劳务公司,搭建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再由就业扶贫劳务公司延伸触角,在乡镇设立分公司(或服务站)开展相关业务。劳务公司在统筹负责就业脱贫公益岗位的招募、培训、管理、考核等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以农村劳动力为重点,积极组织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劳务派遣、劳务协作等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毕节市已组建劳务公司10个、劳务分公司或工作站204个。二是积极推广村社一体。在村一级成立劳务合作社,借鉴“塘约经验”建立村级合作社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任劳务合作社理事长,将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自愿加入的农村劳动力纳为社员,结合劳动技能、年龄、身体素质等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劳动力资源入股实现农民变股东,按股分享合作社经营发展的红利。劳务合作社在劳务公司的指导和支持下,主要负责开展本村就业扶贫岗位的招募、培训、管理和清退;整合本村劳动力资源,通过承接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等劳务项目,开展劳务派遣,组织发动本地劳动力就近就业。目前,毕节市已组建村级就业扶贫劳务合作社3858个,全市村(居)实现劳务合作社全覆盖。

  (四)完善政策体系,全程加强管理。一是制定政策文件。先后出台《关于实施就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就业扶贫劳务公司组建运行方案》《关于就业扶贫劳务合作社组建运行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对就业扶贫市场化运作的全过程、全环节进行规范,搭建政策体制的“四梁八柱”。按照政策文件要求,结合岗位需要,由就业扶贫劳务公司、分公司或工作站、合作社负责就业扶贫岗位人员的招募、签约、培训、管理和考核等工作,对招募上岗人员严格实行公司化管理。相关部门开发出来的岗位统一汇总到就业扶贫劳务公司,由劳务公司根据岗位需要按程序安排招募、培训和签约等工作,这些扶贫专岗人员与劳务公司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纳雍县整合人社、扶贫、农委、妇联等部门培训资源和资金,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邀请监察委为农民培训纪律意识,组织部培训敬业意识,宣传部培训感恩励志意识,恒大集团帮扶纳雍公司培训常用礼仪,所属公益专岗开发部门清退等工作实行政府主导、公司化管理。日常工作由具体用工单位负责,劳务公司实行“一月一考核、一季一公示、半年一评比、一年一调整”,根据用工单位考核结果发岗位补贴,决定在岗人员的续聘、清退等工作。二是严格监管督促。邀请有关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第三方评估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劳务公司和劳务合作社运行情况开展评估。有关部门将第三方评估结果和督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对就业扶贫成效较弱、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对其管理人员提出调整建议;对工作成效突出、带动能力强的,通报表扬,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有的地方创新管理方式,调动专岗人员的积极性。大方县星宿乡分类开展“最美公岗”评选活动,每批“最美护洁”“最美护寨”“最美护林”已评选出30个,每名“最美公岗”给予奖励200元,增强了专岗人员的荣誉感,进而有效激发了在岗人员的积极性。

三、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了基层治理和生态建设。通过培育本土服务队伍,壮大基层自治力量,推动群众广泛参与,同时组建劳务公司和合作社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自我管理、互助服务和发展公益事业的能力,促进了乡村社会治理有效、规范有序、和谐稳定,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进行了有益尝试。把贫困群众就业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倡导文明乡风结合起来,通过开发护林、护洁、护路、护河等扶贫公益岗位,如从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招募护林员9139名、护河员1437名,建立起一支生态文明常备军,初步构建乡村生态宜居、产业绿色发展的成效保障机制,促进了生态美、环境美、乡风美。

  (二)激发了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通过劳动力入股劳务合作社,实现“劳动力资源变资本、扶贫对象变管理者、被扶贫者变参与者”的转变。“十大员”机制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改变了过去“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发钱粮”的等靠要思想,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后劲活力。百里杜鹃管理区迎丰村贫困群众顾某,此前嗜酒成瘾、不思进取,自从当上生态护林员后,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坚持每天进山巡逻,还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打算发展养殖业。纳雍县梅花村49岁的女村民吴学艳说,做护路员后有了500元的月收入,平时花钱再也不用向丈夫伸手了,在家里的地位提升了,幸福指数更高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三)促进了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毕节市根据9个产业园区、326个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和18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用工需求,通过“劳务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劳动力”模式,组织贫困劳动力到各类园区和景区就业,有效解决园区用工难题,推进了产业持续发展。如七星关区杨家湾镇劳务分公司组织305名贫困劳动到茶场务工,保障了基地用工需求,促进了茶产业发展。通过实施就业扶贫专岗,补齐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难的短板,快速、稳定地增加了这部分家庭收入。目前,全市已安排4065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占之前未就业贫困劳动力的39.8%,预计可带动12万人脱贫,为全市现有贫困人口的16.65%。黔西县新增安排3107个护洁员岗位,每村8人,每人每月按1200元发放补助,年收入14400元,按现行脱贫标准3300元,可实现一家4口人脱贫。

  四、几点启示

  (一)决胜脱贫攻坚必须抓紧抓实就业扶贫。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居乐业历来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决战决胜的冲刺阶段。毕节市紧盯“三无两有”就业困难群众,开发公益专岗,探索“十大员”转移就业机制,拓展了贫困群众就业渠道,解决了近四成未就业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效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是一条成功的好路子。同时,通过出台政策文件,建立工作机构,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各行业的扶贫资源,健全完善就业岗位开发、劳务平台、资金整合、技能培训等政策支撑体系,初步形成了推进就业扶贫的保障机制,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复制和推广。

  (二)决胜脱贫攻坚需要紧密衔接乡村振兴。脱贫是阶段性任务,不是终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要求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毕节市通过探索“十大员”机制,既解决了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问题,又壮大了社会治安、生态保护、环境卫生、养老服务等公益队伍,弥补了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力量不足,发展了村级劳务经济,充实了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了治理能力,保障了乡村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基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这种统筹兼顾、一举多得的模式,不但对于贫困地区,而且对于非贫困地区强化乡村治理,同样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三)决胜脱贫攻坚应当鼓励基层探索创新。中央和贵州省委对包括就业扶贫在内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系列部署,很多顶层设计的落地落实还需要与基层实践相结合、相推动。毕节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调度各方面资源力量,把农民组织起来、带动起来,通过就业促进脱贫,通过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推动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就是基层探索创新、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益实践。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东潮行通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21987号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大道立信路 EMAIL: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