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高原,朔风凛冽,萧瑟一片。走进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城的查毛岭国际酒店,大厅里客人络绎不绝,一派热闹光景。
“收到、收到。”酒店客房部主管三巴一边冲着手里的对讲机麻利地回应着,一边把刚刚入住的几位客人送到了电梯口。
对于32岁的三巴来说,这样的一种工作状态在他过去的生活中是难以想象的。和达日县的大多数农牧民一样,几年前,三巴一家人还居住在离县城几十公里外的德昂乡康隆村。那里气候高寒、交通不便,村民依靠放牧为生。2016年,为了孩子上学,三巴和媳妇商量着在县城租了间房子安顿下来。 搬到县城,原本贫困的生活变得更加困窘起来,一家五口的生活来源只靠每年1万多元的草补和9千多元的低保金。虽说县城里的务工机会比在村上多,但没有技术的三巴只能到工地上干点粗活,可这份工作一年的上班时间最多只有三四个月。 “去年6月,乡上的干部打电话,问我想不想学门手艺。我一打听,不仅不收学费,只要学得好,就业都不成问题。这不,赶紧报了名。” 就这样,去年下半年,从未上过学的三巴来到了达日县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经过仔细了解对比后,选择了酒店服务专业,和来自全县其他乡镇的149名贫困户一起开始封闭式培训,并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前往西宁市大西门餐饮有限公司跟班实习。 “今年6月20日,我正式到酒店上班了。”对于三巴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被分配到客房部之后,他快速进入角色,分房、打扫卫生、物品管理、布草清洗……每天从早忙到晚。 很快,有着几年务工经验的三巴在小组中脱颖而出,酒店正式营业后没多久,他就当上了客房部的主管。 “这份工作对于我来说,还是充满挑战的,所以必须逼着自己去学习、去了解。”说起现在的生活,三巴认为“自身格局”发生了改变,“搬到县城就不能像以前在村里放羊那样过日子,这份工作给了我融入城市的一个机会。” 贫困户个人素质提升、自身格局扩大。显然,这样的局面是达日县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指导中心负责人兴军所期待的。 “农牧民搬迁进城,要搬得出更要稳得住,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去年6月份中心一成立,我们就马上着手开办培训班。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70%左右的学员文化水平不高,特别是语言交流这一方面,就存在诸多障碍。为了让这些年轻人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我们采用军事化管理,进行封闭式培训,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让他们掌握一门技术。” 兴军告诉记者,去年开班前,中心就做好需求调查,设置酒店客房服务、汽车维修、保洁等课程。为了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开设了实践课程。培训结束后,学员拿到结业证书,县精准扶贫商贸旅游产业园、纯净水公司等扶贫项目和用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实现贫困家庭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跟三巴一样,家住县城阳光小区的依措原来也住在村上。参加培训、南京实习、实现就业……回想这一年来生活的变化,小姑娘仍然有些激动。 “当时培训没让我们交一分钱,吃住都在中心,连生活用品和工作服都是中心免费提供给我们的。学习结束后,又安排我到南京的一家酒店实习,20天时间里了解到了很多我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今年7月,依措在查毛岭酒店找到一份工作,试用期每个月工资为1800元。 按照计划,今年的培训安排在11月份,有了去年的基础,这一期的报名人数已经增加到180人。 “相比去年较为单一的课程设置,今年中心又开设了摩托车维修、电梯维修、美容美发、手工艺制作、服装加工等课程,根据学员自身条件,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兴军说。
Copyright C 202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东潮行通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21987号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大道立信路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