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这张图很熟悉,
小U想说,
朋友你一定是从事噪声作业的吧!
这就是传说中的纯音听阈测试,根据图片显示,测试者双侧250~2000HZ纯音听阈处于正常范围,但在较高频段(3000~6000HZ)出现感音神经听力损失,在4KHZ处损失程度最为严重。
如果你既看不懂这张图,
也听不懂小U在说啥,
那小U今天的科普你可要好好学习一下了!
关于噪声作业和噪声聋,
下面这些知识点一定要掌握哦~
01
工业性噪声是什么?
工业性噪声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机器转动、工件碰撞与摩擦、气体排放等所产生的噪声。根据来源可以分为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噪声和电磁性噪声;根据声压的起伏状态可以分为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根据发生间隔时间可以分为连续性噪声和间断性噪声。
▲(图片来源网络)
02
噪声作业是什么?
噪声作业指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或40h/周噪声暴露A等效声级≥80dB的作业。
▲(图片来源网络)
03
为什么会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障碍。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与其接触噪声的时间、强度、噪声作业工龄有极大的关系。
噪声聋属于慢性疾病,患者在初期除有主观上耳鸣外,无耳聋感觉,正常交谈能够进行,但长时间暴露于噪声环境下,听力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主观感觉语言听力出现障碍,表现为交谈中的耳聋现象。
04
噪声聋有哪些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耳痛、头痛、眩晕。职业性噪声聋症状轻的,脱离工作岗位再加对症治疗是可以康复的,而噪声作业时间长且年龄较大的患者,听力损伤则很难恢复到正常状态。
05
噪声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除了损伤听力系统,噪音还会引起:
★心血管系统损伤
流行病调查发现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噪音是心脏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它虽然不能直接杀死人,但却会让人更加紧张、压力增大。
★神经系统损伤
噪音可刺激神经系统,使人感到急躁、容易动怒。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视力降低等)。
★视觉系统损伤
由于耳朵与眼睛之间有着微妙的内在“联系”,所以当噪音作用于听觉器官时,也会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而“波及”视觉器官,使人的视力减弱。
06
噪声危害如何控制?
工作场所噪声允许接触限值为8小时等效声级不能超过85db(A)。如果是脉冲噪声,脉冲次数不同,允许接触的峰值为120~140 db(A)。
1. 定期对噪声作业岗位进行监测,如果噪声超过接触限值,则要采取听力保护措施。
2. 在声源处减弱噪音,如在机器上设置隔离箱,采用噪声危害较小的机器代替危害大的机器,尽量在不用机器的时间段关闭机器,吸声、隔声、消声,隔振或阻尼降噪。
3. 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音,设置人与机器的隔离区,机器封闭作业。
4.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耳塞或耳罩)。超标情况下要佩戴,持续佩戴,要佩戴正确。
▲(图片来源网络)
5. 减少劳动者接触时间,按照职业接触限制,设置工作时长。
▲(图片来源网络)
6.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禁止职业禁忌症从事噪声职业。
7.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及早筛查疑似病例,调离噪声聋患者。
8.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划清界限,分清责任。
07
噪声离生活不远,用耳机大有讲究
小U讲了许多噪声专业问题,很多朋友可能觉得自己的工作环境没有接触噪声,噪声所致听力损伤离自己很遥远。
那就错了!
研究表明:18~44岁长期配戴耳机高分贝接听移动电话和收听音乐人群中,1/4出现了听力问题。
长期高分贝的刺激会给内耳带来不可逆的损伤,导致炎症和听力损失。因此,小U建议:
★使用耳机时声频请勿超过最大音量的六成。
★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超过一个小时。
★耳机尽量选用耳罩式,少用耳塞式。
★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公交地铁上,尽量少使用耳机。
Copyright C 202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东潮行通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21987号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大道立信路 EMAIL: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