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海南出台政策,基本取消落户限制,并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海南目前打造的电竞产业特别吸引我,我打算毕业后去那里发展。”中国传媒大学电竞专业的学生小李近日对时代财经表示,看到海南不断发布的吸引人才政策,自己的心情更加跃跃欲试。
与小李的目标明确不同,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崔先生最近却有几许迷茫,他告诉时代财经,他最近被上海、天津、南京、无锡、宁波等城市的新一轮“抢人”政策所吸引,“每个城市在落户、购房等各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但我迷茫的是,这些城市是否有适应自己专业的就业环境与发展空间。”
不仅如此,时代财经注意到,下半年来至少有10余座城市相继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如三亚再次降低引进门槛,放宽引进人才范围;南京六合区引进人才对限购政策微调;上海临港新片区核心人才居住证转户籍年限进一步缩短至3年;杭州将本科毕业生纳入生活补贴范围。此外,宁波、济南、武汉、漯河、新乡等地也都出台相应的户口政策。
以户籍吸引人才不是决定性因素
“送户口式抢人”一直是城市吸引人才的惯用大招。近年来,各城市为引进人才纷纷放宽落户限制,为人才破解“人在大城市,户口在老家”的难题。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除了北京、上海等个别城市以外,其他城市都面临着人口规模继续扩张的阶段。各城市打开大门吸纳人才是必然趋势,谁动手早谁就能够占领聚集人才的高地。“未来区域发展、创新性发展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才,人才也是各地企业创新发展、产业升级的基本要素和动力。”
“‘抢人’当然是好事,说明各地更加关注人才质量了。”中国社科院城市与发展研究所土地经济与房地产研究所主任李景国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亦认为,人才是未来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从目前来看,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的条件无非还是在学历降低、年限缩短等方面,放宽的力度与以前差距不太大,若以后大部分城市都在落户、购房等方面有相应的政策,那么未来最主要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还是当地的产业与就业环境。
事实上,起源于2017年的“抢人大战”近两年内此起彼伏,很多城市今年新一轮的“抢人”大招都是在原有政策基础上的进一步加码。
李景国认为,海南比此前的政策有所加码,但其实现在人们对于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看法不太一样了,原来都愿意要一个城市户口,而现在很多来自农村的人才到了城市并不愿意要城市户口,因为他们在农村有自己的宅基地、耕地,所以“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
“当然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城市户口在孩子考学等方面还是很有优势和吸引力的,但是对于去其他城市工作的人来说,户口的吸引力不是很大,长久来看,户籍也不是城市吸引人才的决定性因素。 ”
以房吸引人是短期效应
除了落户的相应政策外,一些城市的购房政策还另有调整。
10月15日,南京市六合区为引进人才对限购政策微调,在六合区买房,外地人不需要近3年内累计2年社保或个税证明。时代财经注意到,在今年6月,南京高淳区也曾对外地人限购政策进行过微调放松。
与南京六合区出台政策几乎同一时期,天津也出台了相关的购房政策,如果职工户籍暂未迁入天津,且其家庭在天津无住房,可在天津购房1套,不再提供在津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证明。不过,所购住房需在取得不动产权证满3年后方可上市转让。
此外,宿州与宜昌为解决住房问题,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给予购房优惠或购房补贴,并分别在8月和9月出台了相应的政策。
各种购房和房补政策无疑会使当地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使当地人口增加。以宜昌与宿州为例,当地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宜昌常住人口413.59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0.03万人;户籍人口391.87万人,减少0.39万人。而宿州截至2018年末,常住人口568.14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2.45万人;户籍人口656.56万人,增加1.09万人。
各地抢人大战愈演愈烈的同时,有评论担心二三线城市人口增加的同时,会给当地楼市调控带来一定的压力。
“肯定有一点影响,但影响有限。”李景国认为,因为并不是所有符合条件的人才都会被吸引过去,在政策方面以外,还要看实际的就业机会是否充足。另外,因为仍有限购等规定,所以炒房有限,对楼市调控带来的压力有限。
而牛凤瑞则认为,二三线城市用房吸引人才是短期效应,长期来看未必有效。
未来吸引人才的关键是产业发展
“我是学高能物理专业,目前来看,尽管在北京购房有一定的压力,但从职业角度而言,我的专业去其他城市不容易就业。”在北京工作刘先生对时代财经称。
“抢人”政策早在几年前便已经开始,目前来看,专科以上学历人才的落户、购房放宽条件等政策已经成为多数城市的普遍举措。
对此,牛凤瑞认为,目前大部分城市吸引人才的政策和做法仍处于基础阶段,从根本上来看,未来吸引人才最重要的关键是优化城市的营商环境和人才成长的环境。
而在李景国看来,未来如果大多数城市都出台这类型的政策,那在引进人才的竞争力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未来,二三线城市对人才最为主要的吸引力将是当地产业的发展情况与就业环境。”李景国认为,以北京为例,其吸引力大不仅因为是首都,还因为产业门类较为齐全,几乎可以接纳大部分专业的人才。此外,北京的其他环境也优势明显,如孩子的教育及升学问题等。
时代财经注意到,目前部分城市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在向放宽专业范围上发力。
10月15日,海南三亚再次出台政策,在今年6月发布《三亚市人才住房保障实施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了“各类人才”的范围,不仅提出引进人才再无年龄限制,而且引进门槛也从原来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放宽至全日制大专毕业生;同时发布了急需紧缺人才岗位目录表,涵盖医疗、科技、物流、金融、旅游、文体以及房地产业等多行业超370个岗位。
李景国认为,海南想要吸引年轻人才,今后还需更加注重在发展国际旅游城市以及医疗保健等特色产业的定位与产业升级,打造属于自己的区域优势。
“每个城市的资源条件、资源禀赋不尽相同,按照自身的特点发展产业,是未来吸引人才的关键。”李景国表示,未来城市要产生融合发展,需要靠产业带动,只有这样才能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并吸引人才。
Copyright C 202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东潮行通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21987号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大道立信路 EMAIL:
Powered by PHPYun.